九游会·[j9]官方网站浙江谋什么怎么干?以“稳”“进”“立”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1月19日,新一代初级教练机领雁AG100首批飞机在湖州莫干山高新区临杭产业新区下线是航空工业通飞公司与德清合作、在湖州莫干山高新区落地的首个整机研制项目。 潮新闻记者 李选 黄玉环 摄
大省和大梁,“大”要有大的责任担当——去年9月,习总考察浙江,赋予浙江“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新定位、“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新使命;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
代表委员认为,使命重若千钧,要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来谋划工作,以浙江的“稳”“进”“立”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
浙江稳什么?怎么进?如何立?记者拿着最新出炉的企业减负额、全年用电量和浙产新能源汽车三组数据走进会场,请代表委员从微观视角话心声j9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说期盼、谈发展,感受浙江对这份担当的理解和实践。
对于这个数字,省政协委员、民建省委会副主委、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钟其特别在意。“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是浙江的最大特色、最大资源和最大优势。浙江必须坚定发展和壮大民营经济,稳住民营经济这个大盘子和基础。”钟其委员说。
对于经济形势的感知,每个人不尽相同。一方面,国内宏观经济数据持续向好,中国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大引擎;另一方面,工作不像以前好找,不少企业赚不到钱。这种感知差异,正是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注意把握和处理好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的关系。这意味着,浙江要真正挑起大梁,不是简单地在宏观层面贡献更多GDP,也要关注微观主体的真实感受,全力以赴稳经济、稳预期、稳就业、稳社会。
当前,民营企业生产经营遇到一些困难,发展预期偏弱、信心普遍不足。在这种背景之下,浙江更应该打好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全力以赴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为全国“打好样”“带好头”。钟其委员建议,浙江要努力优化既有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确保出台的政策和举措落实落细,以“自己人”的角度提振民营经济信心、稳定民营经济的长期预期、提升民营经济投资实业积极性,通过稳企业、稳就业来夯实稳的基础。
这一年来,浙江频频发力j9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发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2条措施,进一步提信心、增预期、扩领域、降门槛;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充分激发民营企业投资活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让企业“想投、敢投、放心投”;准备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用法治力量护航民营经济……截至去年11月底,浙江市场经营主体总量达1026.6万家,比上年同期增长9.8%,实现历史性突破。
弥合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的“温差”,收入是一个重要指标。省代表、庆元县长梅家庭农场经营者王长梅说:“经济好不好,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钱袋子。”
这段时间,庆元县隆宫乡的林下黄精种植基地进入采收尾期,依然还有村民沿着山林往上登,弯腰仔细地在林子里翻找黄精。作为基地负责人,王长梅代表将自己摸索出来的种植黄精技术教给周边村民,每年带动周边村民增收四五十万元。她发自肺腑地说,只有产业兴旺了,大伙的腰包才能鼓起来,笑容自然就多了。
民生就是民心。浙江先行探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以来,一直把缩小收入差距作为主攻方向之一,不断探索“扩中”“提低”新路径,千方百计拓宽居民增收渠道。去年前三季度,浙江全体、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9821元、58121元和32578元,分别增长5.9%、5.4%和7.0%。
用电量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经济社会的活跃程度。作为电力企业员工,省代表、浙江浙能乐清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运行部化学试验班技术员沈红攀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在超六千亿度电中,有着她的一份努力和付出。
去年6月,浙江省“千项万亿”工程——浙能乐清电厂三期工程6号机组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正式投运。至此,乐清电厂三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这是近十年来省内投产的首个大容量高参数高效清洁煤电项目。“从最初申报迟迟没有动静,到后来加快建设投产,这背后正是电力供给跟不上经济快速发展所导致的。”沈红攀代表坦言,从上扬的用电曲线看到了经济回升向好。
电力数据,不仅体现快与慢,还能反映好与坏。单从2023年浙江制造业累计用电量来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为代表的29个行业同比实现正增长,铝冶炼等多个高载能行业同比下降,这种“一加一减”的态势,直观反映出产业升级的趋势。
经济大省挑大梁,更要表现在高质量发展上,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浙江如何以进促稳?我们既要有“快人一步”的紧迫感,也要有“慢工出细活”的耐性,找准快慢节奏是高质量发展的秘诀所在。
1月18日,绍兴市柯桥区举行2024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启动仪式,42个重大项目集中启动,计划总投资280亿元。“每年,我们都通过这种方式来推进重大项目集中攻坚,以倒逼机制加快项目进度,收效甚佳。”省代表、柯桥区区长袁建说,去年柯桥GDP首次突破2000亿元关口。
翻开集中启动项目的清单,既有杭绍临空首个百亿级项目,这是柯桥城市建设西进融杭的重要战略支点,也有5家民企领衔投资的未来之城未来总部园,聚焦发展总部经济、时尚创意、人才科创、国际贸易、现代金融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还有覆盖教育、基础设施、美丽城镇、未来社区等民生类项目。袁建代表认为,抓项目抓投资,就是抓发展抓未来,不断谋划实施一批事关长远的重大项目、重大平台,让经济发展含金量更高、驱动力更强。
开年发出开工召集令,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需要的就是“快”字诀。同时,着眼于整个产业体系的培育、打造重要的产业科创平台,越是美好的东西,越需要慢慢打磨,要舍得下“慢”功夫。因此,不论是小步快跑,还是大步慢跑,只要方向正确,都是以进促稳。
从事汽车行业的省代表、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技术管理中心总监杨柳对此并不意外:“如果早几年,可能还有人质疑:谁会买新能源汽车?如今,身边的人都换了电车,连我自己都心动了。”
每天,杨柳代表打交道最多的就是汽车零部件,因为瑞立集团是国内汽车零部件制造的头部企业,尤其是电动空压机、电动转向泵等产品在行业有着一定的话语权。“这种优势不是天生就有的,最初我们企业主攻的是传统燃油车,然后前瞻布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加大新能源汽车配套产品核心技术攻关,我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杨柳代表说。
瑞立集团的转型历程,是浙江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去年,在造车新势力中,“浙江队”有着不错的表现:零跑、合众位列新势力前五。这一切建立在原有齐备的产业优势基础上。这种发展模式,正是把握了“立”和“破”的内在逻辑,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新动能与旧动能等之间,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而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把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再破。
省政府咨询委员会特邀委员刘亭认为,当前最大的挑战就是老的产能过剩了,再铺摊子也意义不大,但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的新质生产力还没有上来。这个时候,像浙江这样的经济大省就要快走一步,运用“先立后破”的方,为全国贡献浙江经验和做法,这是真正挑大梁。
坚持先立后破,关键要做好新旧模式之间的衔接和切换。作为传统工业大县,长兴县工业经济一度过多依赖传统制造业,铅蓄电池、纺织等传统产业长期占比七成左右,如何向“新”转身,困扰了不少人。“先立后破,是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尤其是全力拼经济的当下,传统行业不能一破了之,新旧动能转换要循序渐进,用先进技术提升传统行业。”省代表、长兴县县长朱伟说,眼下,长兴正以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业机器换人、印染行业数字化改造试点为重点,全面推进纺织、建材、蓄电池等传统行业进行绿色化、智能化改造。
去年以来,浙江深入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全力推进集群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生态培育,构建形成全省“一盘棋”发展格局。其中,“先立”指向制造业,仍是当前需求端的发力重点,以更坚实的步伐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站在新的奋斗起点上,浙江要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用行动诠释担当,为高质量发展“打样”j9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
“大块头”有大担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经济大省基础好、突破能力强,有责任在复杂的形势下稳住中国大局,撑起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以浙江的“稳”“进”“立”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浙江的承诺掷地有声。
“新质生产力是方向”“出海破内卷,创新破外卷”“项目得快落地快投产”……当谈到新一年打算怎么拼时,代表委员们各有各的“招式”。这些“招式”里面,有的藏着高质量发展的密码,有的是对未来方向的思考。不止在省会场,从机关到企业,从车间到田间,担当之责体现在全省上下各行各业热气腾腾、实实在在的一招一式里。
“稳”住信心与幸福。稳经济、稳预期、稳就业、稳外贸、稳社会,“稳”是大局和基础。2024年开年,省内不少地方召开新年第一会,有的还专门邀请企业、个体工商户、商会和协会代表参会,吹响了政企同心、同题共答的号角。一季度稳了,全年发展就有了底气。我们也要看到,这个“稳”不是被动的、消极的、守成的稳,而是主动的、积极的、进取的稳。比如,多出台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旗帜鲜明地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再比如,深化推进“扩中”“提低”行动,推动财产性收入增长。
“进”一步海阔天空。抓好大项目是“进”,搞好创新是“进”,发展好民营经济也是“进”。要更好地“进”,持续打“创新牌”、吃“改革饭”、走“开放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315”科技创新体系与“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效融合,积蓄“进”的强劲动能;要更好地“进”,就要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大力弘扬“四千精神”,让民营企业家感受到浓浓的温暖感、自豪感和荣誉感。
守正创新向新而“立”。对浙江来说,发展面临新的“成长烦恼”,进入又一个爬坡过坎的关键期。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并不是简单地贡献更多GDP,更要在痛点难点堵点上加快探索、向新而“立”。这个“立”,是新发展格局之“立”、现代化产业体系之“立”、有韧性和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之“立”、生态文明绿色低碳转型之“立”……通过提升“立”的实效,增添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4年,聚力抓好关键性、战略性、牵引性重大问题,以浙江的“稳”“进”“立”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大梁”我们一起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