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9九游会股权投资“募投管退”全流程(超级干货值得收藏!),父亲为女儿的幸福着想,看这个小伙子是否值得托付,是否可以给女儿一个幸福的未来。投资人是看基金管理人是否靠谱,把资金托付给他管理,然后带来丰厚的资金回报。
投资是一个概率事件。Pre-IPO阶段基本上是成功概率较大的事件,PE也是成功相对较大的概率事件,VC和天使投资相对来说成功概率较小。
我经常会把投资与教育培训作一个对比。教育培训的生意特别好,过程清晰、结果模糊,学员付完学费以后,老师按照教学大纲来教,学员能不能学有所成,跟培训机构没有关系。股权恰好是反过来的,过程非常模糊,结果是很清晰的,我想投资一家公司,可以列100个理由;如果要否定一家公司,也可以列100个理由,没有绝对的统一标准。A机构的标准未必是B机构的标准,但是投资的结果非常清晰:N年以后,这笔投资要么赚钱、要么亏钱,盈亏多少都要清清楚楚,因为要给投资人一个交代。
我们先来看看被投企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会把企业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种子期、发展期、扩张期和稳定期。整个成长过程中的融资方式也不太一样,主要分为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以及首次公开募资。
第一是天使投资阶段,主要针对企业的启动期以及初创期,天使投资实际上是风险投资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高风险、高收益的初创企业的第一笔投资。种子期/启动期的企业一般不会进行天使融资,都是以创业团队自己的启动资金来进行企业运作。当然了,我们也不排除一些优质的项目能够吸引知名的天使投资人,这是一段比较艰难的启动期。为了使企业得到后续发展,融资也是必须的,至少要为融资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很多创业团队都会通过各种途径取得投资人的关注,比如说争取创业扶持资金、参加创业大赛、众筹融资等。
随着这几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行众筹融资也是很多创业团队选择的一种方式,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奖励式众筹,二是股权众筹j9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当企业进入发展期之后,会引入天使投资,金额不会太大,这笔资金主要用于扩大业务、加强团队,也是企业做大的最主要阶段,产品、品牌以及企业的知名度是重点。
其次是我们习惯称呼的VC,也就是风险投资,投资对象多是处于创业期的中小企业,而且多数为高新技术企业,投资的期限至少要三到五年以上,投资的方式一般为股权投资,通常这个阶段会占被投企业30%左右的股权比例,但这个阶段是不要求控股的,一般也不会要求创始团队来担保或者抵押。
第三是私募股权投资(PE),一般属于机构投资,并且这个阶段投资的数额比天使投资要大,它推动非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增长,最终通过上市、并购、管理层回购、股权置换等方式出售持股,然后套现退出。
处于不同阶段的时候,收益情况也是不一样的,每个阶段的回报率都是不同的。2004年投资FaceBook的是一个叫Peter thiel的天使投资人,当时投了50万美金,现在有2万倍的回报。但是2011年,俄罗斯的DST基金投了,只有2倍的回报。
之所以有这样大的差异,是因为他们投资的企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收益与风险成正比,各个阶段的成功概率也会不一样。
在种子期,机构的成功率大概在1—5%,个人投资者的种子期的成功率就更低了,有可能是千分之几,天使阶段的机构投资者有5—10%的成功率,VC阶段的成功率大概在10—20%之间,PE一般能做到50%左右,Pre-IPO阶段一般在70%左右。
目前来讲,股权投资不是每个人都能接触到的,正是因为这几年有了众筹,才让大家有机会接触股权投资,也让大家来认识股权。以前没那么多人接触股权投资的时候,他是金字塔非常顶端的。
专业化、机构化是股权投资发展的必然趋势。种子阶段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或者是创投基金投资为主;天使投资以前是个人投的,现在基本上都机构化了;而VC投资,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都会以专业机构的形式来操作。专业机构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可以组织专业的团队,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对整个项目的把控是比较规范的,所以专业化、机构化是股权投资的必然趋势。
第一,看到好的产品、好的技术就去投。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一个项目要想成功的话,不能光看技术,还要看团队、商业模式、行业方向,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一个项目的成功。
第二,看到豪华团队去投。特别是前些年,只要是BAT出来的团队,有些人项目都不看直接就上去投,其实也出了很多问题。豪华团队不代表他所做的事情就一定能成,投资还是应该谨慎才行。
第三,认为投资就是。投资不是概率事件吗,那我撒10个项目出去,总有一个会成吧!其实这是挺危险的,因为你撒10个项目,可能1个都不能成,如果你不去深入做调查的话。虽然说投资是一个概率事件,但前提是在大的数据背景下的概率事件,10个项目很有可能一个都不成功,所以我们建议投项目的时候还是应该审慎。
第四,以控股的方式去投资。在一些传统产业大集团的投资部门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但并不是说这些大集团的投资部门不专业。在目前的创投环境下,人力资本显得越来越重要,如果一个创业团队不能控制住自己的企业的话,这个企业很难有大的发展,创业团队因为没有足够的股份,可能会失去创业的动力。几年前有个案例叫百米打车的项目,那个时候百米打车应该比滴滴要强很多,当时一个房地产公司投了6千万,控股60%。后来,投资者进入的时候,他不稀释股份,而且还要同比例增资,这样的话百米打车就出了问题,现在这家公司还在不在,我没有去查。在这里,也给所有投资者提个醒,不要投个企业就想着例的去占股份,如果创业团队没有了工作动力,即使要这家公司80%的股份,意义也不大。
第五,投后管理。在“募、投、管、退”的流程当中,募集、投资市场上已经做的非常成熟了,退出在策略上已经融合在投资交易结构的设计中了,实施起来也依赖于投行和一些中介机构在做。但是在投后管理方面,很多投资机构是需要加强和重视的,目前活跃在市场上的投资机构在项目的投后管理人员分配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项目经理负责制,二是专门团队负责制。在项目经理负责制下,项目负责人除了负责项目的开发、筛选、调查和投资外,也会负责投资完成后对被投企业的管理工作,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也倒逼着投资机构要重视管理机制的建设,设置专业的投后管理团队,专门进行项目的投后管理,让投资团队专注项目开发。近年来,也有不少机构倾向于将投后管理这一职责独立出来,由专门人员负责。项目经理负责制的优势在于项目负责人从项目初期就开始接触这家企业,对企业的情况更为了解,绝大多数机构都会采用这种模式。而设置独立的投后管理团队,优势在于投资项目负责人可以逐步淡出后期培育工作,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前期项目的挖掘开发中,劣势在于这个项目在投后环节换了负责人,会加大被投企业和投资机构的磨合成本。从实际效果上来说,项目经理负责制下,在机制上也没有建立一个针对投后管理的激励措施,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投后管理完全取决于投资经理人的个人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所以出现投而不管的现象非常多。从总体上看,不少机构并没有对投后管理投入太多精力,重视程度不够,这可能是出于成本的一些考虑。
通过基金管理人,加上N个LP(不能超过50人),共同出资设立一家有限合伙企业,再去筛选一些被投企业,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投出去。
为什么要成立有限合伙企业?主要是因为税收上的原因。因为有限合伙企业是征一次税的,在退出的时候个人投资者只交个人所得税;如果是有限责任公司,会涉及到两层税制,有限公司要交企业所得税,在分红的时候还要再交个人所得税,所以基本上都是采用有限合伙的模式。有限合伙模式要有一个基金管理人,加上N个LP共同组建,基金管理人也要投一些资金到这个基金里面,基金管理人再对这个基金进行管理。
对基金管理人的要求。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基金管理人必须由依法设立的公司或者合伙企业担任,自然人是不能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如果要成立私募基金管理人,首先要进行备案,同时基金管理人的高管要通过基金从业资格考试,要有三年以上的投资管理经验,并且管理过的资产年均要在1000万以上。另外,不能有重大失信,或者是被中国证监会禁入的情况。2016年2月,中基协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协会不再出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电子证明,以前发放的纸质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登记证书,包括电子证明,不再作为办理相关业务的证明文件。公告同时还规定了法律意见书制度,这个在私募界和律师界都引起了巨大反响,现在无论是申请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还是对已经登记的私募管理人事项进行变更,都需要通过私募基金的登记备案系统提交法律意见书。
今天,我们从律师的角度,对想成为私募管理人的公司进行简单的说明,一家公司要想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必须符合几个基本条件:经营范围、人员、场地、资金。
基金业协会对于拟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员工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最近一段时间通过登记的管理人公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参考标准:
工作人员普遍在5-15人之间,如果员工存在兼职情况,需要在法律意见书中详细说明。需要强调的是,兼职员工是不计入员工总数的,基金业协会需要律师来稽查员工劳动合同的签订情况、社保的缴纳情况、每个人的详细工作经历、基金从业资格,都需要在法律意见书中说明。无论是私募证券管理人,还是私募股权管理人,都需要至少2名具备基金从业资格的高管才能进行登记,两位高管的职位分别是法定代表人、风控合规负责人。
前几天,我接到一个北京的咨询电话,因为他们是专门给别人做资格挂靠的。挂靠的高管问,是否会牵连到他们,这个肯定是会受到牵连的。这里也提醒各位,千万不要到外面去挂靠资格,因为一旦这个企业出现任何问题,作为这家企业名义上的高管,责任是无法逃脱的。
近期协会反馈的一些意见表明,协会对于高管资质的审核标准也提高了不少,不仅要求高管具备基金从业资格,还需要高管具备投资相关的工作经验,高管学历较低、缺乏投资经验都会成为协会反馈的重点关注对象。近期,更有管理人就相关的高管资质问题被基金业协会面谈。
我们来看看基金主流的募集对象,有以下几种:一是个人投资者,一般是上市公司的高管、高净值客户等。二是机构投资者,有些大的集团、财团,比如万科、碧桂园、海尔都会投一些股权类基金。三是专业母基金,中国最大的几个专业母基金,像诺亚财富、前海母基金,做得都非常大。四是政府引导基金,要求会比较多,比如在当地投到一定比例的项目,如果你在上海注册,拿了上海政府的钱,他们会要求你在上海投到一定的比例。如果在一些中西部地区,你要设一个互联网基金,在当地让你投70%的话,那么这个项目就没法玩了,因为我们知道互联网的企业主要是集中在北上广深,所以政府引导基金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再来看一个新的模式:领投+众筹,是这几年出来的一个新玩法,前两年是比较热的,最近风头没有那么强劲了。这种模式分为两种,一是项目众筹,有一个领头人,机构大概投50%-60%,然后大家散户来投。二是基金众筹,比如京东上基金众筹是这样做的,有一个领头人,然后大家众筹。
基金投资人的募集要求:必须为合格投资者。合格投资者主要分为两个大方向,一是个人投资者,净资产不低于300万,或者三年的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的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二是企业投资人,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无论是单位投资,还是个人投资,他出资的金额都不能低于100万,目前低于100万是违法的。在实操层面,建议募集机构应当审慎审查投资者是否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募集机构有义务对合格投资者进行甄别和认定。募集机构在完成私募基金的风险提示后,应该要求投资者提供必要的资产证明和收入证明,这个要求形式审查,不做实质审查。
基金发行还要注意,不能向社会、向合格投资者以外的人通过公众进行传播,比如开报告会、短信、微信、散发传单,这个都是查得很紧的。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能承诺,承诺多少回报是违法的,一抓一个准,所以在基金募集的时候特别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关于基金的安全性,在基金备案合规的要求下,投资人的基金全部要放在第三方托管的账户中。托管的目的是让出去的每一笔钱都要有监控,银行要求你有合同或者其他文件,核实资金用途,这样可以保证资金安全。
每个基金都有管理公司,管理公司一般来讲现在要求每年2%的管理费,同时这个管理费不是固定的,有些收3%、有些收1%,有些甚至不收。甚至有些家族基金可以给你40%的提成,不交管理费。但是从整个行业来看,一般都是2%的年度管理费。
投资收益的分配,目前主流的是投资人拿80%的收益,管理公司拿20%。分配的时候,个人投资者要缴个人所得税,由基金代扣代缴;如果是企业投资人,一般是由企业交所得税就行,不用代扣代缴。
基金投资,说是“百里挑一”应该不为过。拿到100个项目,到立项阶段基本过滤掉80%,只有20%能立项。立项以后20%又会过滤掉其中的50%,剩下的50%进入项目的尽职调查,一般律师会在这个阶段介入工作。调查以后进入到谈判又会过滤掉50%,一般100个项目到最后能投1个项目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基本上很多基金都是这样筛项目的,只是各家筛选的比例不一样,有些可能100个项目里能投3-5家j9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有些可能只投1-2家,比例都不是很高,没有听说哪家基金从100个项目里投10个的,基本上投2-3个就很不错了。
望,看一个项目的时候首先要望,到这个企业去观察一下具体情况,看一下团队怎么样、财产怎么样、经营现状怎么样。在任何一个企业,基本上能够看到一个初步印象,如果它乱糟糟的,垃圾到处都是的话,这个时候你要想一想,这个公司是不是管理有问题;要不然去到一个公司死气沉沉,这种公司可能是老板压榨员工,大家心里都不是很舒服;如果你去到一个公司很阳光、到处很干净,特别是生产型企业,机器都开着、运转良好的话,这个公司可能相对来说运转是比较正常的。
问,我们经常讲的访谈,对企业高管也好、员工也好,还是客户或者是被投企业的同行进行访谈,通过第三方的口述得到这个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
切,结合上面这些已经看到的,然后再根据中介机构,比如律所、会所提供的一些财务资料、销售资料、生产资料,对企业做出一个基本面的判断。
一是价值,这个项目有没有投资价值,这是首要的。如果项目价值都没有的话,下面就不用看了。二是机会,这个项目有价值,看看有没有机会,因为这个项目很好,但未必适合你去投,或者是有其他的情况,即使有很好的价值也没有办法去投。三是风险,很多人看这个项目说怎么怎么好,但是他不去讲风险,其实我们看项目的时候,既要看到它发展良好的方面,也要看到背后可能隐藏的风险,这都是要全盘考量的。四是问题,这个企业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能不能解决,解决了以后能不能投。
有了好的方向,然后要有好的团队。很多项目都失败在团队上,而不是在方向上,投的企业方向很好,但是还是失败了,找原因的时候很多都是失败在团队上,已经司空见惯。有了好的团队要有好的产品,比如说这个产品是不是刚需类的产品,还是说哪种类型的产品,这还是比较关键的,不管你是商业模式类的项目还是产品类的项目,最终都会落在产品上,有了好的产品一定要有好的模式推销出去,这样的话,这家企业是值得投的,可能未来的回报率也是比较好的。
第一,怎么样判断好方向。研究是判断好方向的唯一途径,对一个行业不了解的话,很难找对方向,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做好行业研究。行业研究是一个基本功,做任何的投资都要研究这个项目,做一些行业研究。我们现在也看到新的发展趋势,各家投资机构都有自己投资的方向、行业,这么做的好处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对行业的了解可以提高整体投资的成功概率。
第二,好的方向标准是什么。1、要有市场容量。如果你投的一个行业,全国大概只有5-10亿的市场容量的线个亿的天花板,所以市场容量很重要,当然并不是说细分市场容量小就不能投,只是说在投资的时候,要把市场容量作为一个因素考量进去的。2、产业链有没有需求。这就是讲的痛点,这个行业一定要有痛点,如果没有痛点,也很难做的好。3、外部的因素。政策因素会影响整个行业,有可能让一个行业突然见好,也有可能让一个行业突然冷却,所以投的时候要把政策因素考虑进去。4、竞争格局。如果项目方向是好的,竞争格局也要看清楚。比如说这两年大火的各种共享单车,大方向肯定是好的,国家也扶持,大力推进,方向上没问题,但是没有投上行业的第一、第二的企业,现在有其他的共享单车找你投资,就要注意了,会面临巨大的竞争,排名前两位的公司融了那么多钱、有那么多客户在手上,投资其他的企业是一定会受到影响的,所以在大的竞争格局下,投资是需要非常谨慎的。
举个例子,滴滴开始是从出租车做起的,如果一开始做了快车、专车的话,就没有今天了,也可能没有机会做起来。所以一个好的商业模式都是从一个小的点开始的,大家关注投资创业的时候不要想到大而全,先从小的开始。其实对于任何类型的公司都是这样,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先切开一个口子,再慢慢做大做强,不能上来就求大求全,那么基本离死亡也不远了。
我们前些年,大概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可以看到“千团大战”,当年有1000多家团购,结果到现在团购已经基本定型,死了90%多,生存下来的也就那么几家。这两年,我们看到O2O比较热闹,但大家也看出这两年死亡的企业也是比较多的。提醒大家,越热闹的地方,大家越要小心,就像炒股票一样,当大街上的大妈都开始谈论股票的时候,一定就是要卖股票的时候,而不是要进入股票市场的时候。所以投资也是一样,热闹的地方还是小心一点为好。
作为团队创始人,一定要有产业抱负,如果这个创始人只是为了赚一点钱,这种项目要特别小心。二是带队伍的能力,这个也非常重要,因为很多创始人只有技术或者是市场能力强,但是带队伍不行的话,这种项目也是很容易失败的。三是情商要高,作为领导者,情商是要高的,因为经营任何一家公司都会有困难和痛苦,最终都会集中到创始人头上,都需要创始人去扛,如果没有高情商,不能够很好地化解这些问题,可能会引发出来很多矛盾。我们来看,很多企业出现很多矛盾,大部分是因为没有很好地进行情绪疏导,也说明需要通过高情商去做一些管理。四是学习和创新能力,通过这些因素来综合判断一个团队的核心人员或者是创始人。
另外,在投资的时候要尽量避开以下几个人群。1、创始人的股权平分。在现实的实务中是非常多的,比比皆是,股权问题是一个非常大的课程体系,我们会在后面的课程里为大家做一个详细解读。2、过于计较型的。如果在谈判的时候非常计较,每一个条款都跟你谈得非常辛苦的话,这种项目要特别小心,后面打交道可能会非常困难。这种人可能跟外面打交道也是比较计较的,比如跟他商业合作伙伴、跟他客户等等。3、抛头露面的。越热闹的地方越要小心,这种创始人天天在外面抛头露面也要小心。天天抛头露面,除非他公司有人帮他做决策,他自己就是一个大PR,这样是可以的,否则的话他天天在外面,基本上就没有时间去做经营、做决策。4、漫天要价的。如果你们做项目的时候,发现被投企业创始人或创始团队漫天要价,这个时候要认认真真的看这个项目。作为创业者,也不要漫天要价,因为一旦漫天要价了,很可能投资人马上掉头就走了。所以,股权融资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做就可以了。5、家庭不和睦的。家庭不和睦也挺要命的,真功夫等公司都是这些问题,特别注意一下。
在具体的投资项目中,按照上面的方法对项目有了初步了解,接下来就是由专业的机构去做尽职调查,比如说有法律的、人力资源的、财务的、行业分析与产品技术等综合的对企业进行详细了解和调研,我们也会在以后的课程拿出时间专门给大家讲一律方面的尽职调查。今天简单提几个:
在尽职调查的时候,肯定要访谈创始团队的每个人,要了解情况。另外就是看创始人或者创始团队几个主要负责人的信用报告,这里也提醒一下,创业者一定要重视自己的信用情况,不要把自己弄成失信名单,这样的话,投资人在投资的时候都会作为因素考量进去。另外还要看体检报告,举一个同事负责的案子,他们当时看了一个非常好的项目,有2000万-3000万的利润,但在接触过程中,总觉得创业者脸色异常,感觉就像身体有异样,他们就建议他做了一个体检,体检报告出来以后情况不是很好,健康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最后考虑投不投的时候,还是否决了这个项目。在此呼吁:身体是的本钱,不能每天光想着公司和工作的事情,也要实时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打拼很重要,但是相对于这样的打拼和成功,身体健康更为重要。另外,还要看一下创始人,特别是核心创始人的学历证明,我们最近在调查一个项目,发现他说的是XX大学,提供的学历证书是另一个大学的,并不是说学历很重要,做融资的时候,我们不建议创业者去撒谎,专业机构在做尽职调查的时候,一旦调查出来的话,会让投资人心里产生咯噔一下的状态,有些东西可以去包装,但有些东西还是实打实的来。另外,家属还是非常重要的,家里支不支持你创业,很多创业者家属在访谈的时候,各种抱怨,这种情况我们会非常小心,因为在整个融资过程中,如果创始人婚姻出现问题的话,对未来是埋了一个雷的。
一是财务资料,也就是“三表”,作为投资人要会看,对一个企业的财务报表能看出反映出来的基本问题。
二是银行流水,可以反映一个公司非常真实的情况。只看财务报表的话,明明他把钱都已经转出去了,但是财务报表显示银行存款还在,以现金的形式体现。所以要避免这个风险,避免基金的钱被转走,这种案例比比皆是。
三是人力资源的情况。人进出的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当一个项目上个季度人进得太多的时候,你要跟创始人聊为什么这么大量的进人。因为很多的初步创业者一看到钱就拼命地扩张,后面刹不住车,人员进太多,制度、流程跟不上,人也是白进来,以后还要去裁员,这种案例比比皆是,所以投资人一定要提醒创业者。当一个项目出问题时,首先是从人员开始变动的,可能是骨干员工,可能是总监级的、副总级的开始走了,所以要去看看被投企业的人员变动情况。
四是运营情况,不一定是合同,也有可能是互联网的运营,有些互联网很容易造假,如果你看他每个月的运营,造假就不那么容易了,这个一定要去防范,不一定说是监督。你一定要去防范,可以避免很多风险。
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方式,常见的有三类,一是上市或挂牌的退出,这种是私募和被投企业都最想要的一种退出方式;二是股东回购或者是对外转让股份;三是清算退出,这是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一种退出方式。
从目前市场反应来看,并购是未来主要的退出方式,并购的时代已经来临了。我们认为未来80%的被投企业可能会通过并购方式退出,并购相对上市会容易一点,难度也要小很多,并购的速度会比较快。比如说美国的成熟市场,20%的企业才可能上市。所以动辄几百倍、几千倍的收益率,在并购时代概率可能会越来越小。但是对于私募来说,并购的大量存在为退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路径,资金的周转周期也会加快,所以我想请大家也关注一下并购市场,未来并购是私募退出的主要方式。
我们说j9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投资就像干。一大有十,五个人中途逃走了,两个人被开除,四个人牺牲,最后登上城楼的只有两个人,就是毛和董,所以干投资和干一样,能坚持下来就离成功不远了。
上文提到,选择一个企业要看产业方向,私募这行也是,股权投资未来一定是一个有着非常好前景的行业,方向上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无论你现在是私募领域的从业者,还是准备进入私募领域的朋友,都希望你能够继续坚持下去,因为说不定哪天你们也能投出一个京东和阿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