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9九游会建设国家统一大市场这6大堵点需警惕建设大市场不是要去花几百亿、几千亿,不是搞基础设施,而是通过基础性改革产生统一大市场的功能,消除大市场的堵点,最后产生的效果倒是可以几千亿、几万亿的效果。通过做生产关系改革,推动生产力发展,用改革的制度红利带来发展的红利。
第二,中国大市场是有缺陷的大市场,存在诸多堵点。 中国经济是从计划经济走过来的,目前存在各种各样的堵点或者说不畅通的环节。
如果人均GDP非常低,是个很贫穷的国家,即使人口再多,也不见得成为世界级的大市场,1980年以前的中国就是这样。
最后,八十年代之后的几十年是全球化普遍发展的几十年,这给中国带来了全球化红利,这是第三大红利。
三大红利共同推动了中国几十年的高速度发展,以至于中国GDP总量增长了近百倍,此时,中国超大规模的经济优势才开始出现。
第一,超大规模的市场会压低竞争成本;至少有六种成本都会下降,分别是:科研开发成本、固定资产成本、采购成本、物流成本、劳动生产力成本、新市场开拓成本。
这六大成本大约占制造业总成本的60%,如果六大方面都降低2-3个点,整体上就压缩了20%到30%的成本。是中国的超大规模效应使得中国造什么,什么便宜,美国总是认为中国制造的东西便宜,是中国政府的补贴,所以总是对中国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二十多年来,这些调查有几百件,但都无疾而终,因为他们没有搞清楚,中国政府市场化运作根本没有补贴,也没有想过要倾销性竞争,只是中国自然而然的规模优势摊薄了成本,产生了这一特殊竞争力。
第二,规模优势会产生市场吸引力;大市场对世界产品、世界企业有巨大的凝聚力和辐射力,因为你是世界超级大市场,任何产品放到中国制造,成本就会变低,在中国销售也比较方便,所以中国成为全世界工业制造的投资热土。
从法治上讲,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最高法律《宪法》的约束下形成的一整套商业法规规范, 全国上下都统一执行。另外,中国14亿人,92%左右是汉族,55个少数民族都可以说普通话,普通话是全国统一的通用语言和文字,在这一点让中国成为单一结构。此外,中华民族几千文化传承下来,中国整体思想比较一体化。
可以说,整个中国是单一的、一体化的市场,这是非常难得的,在全世界都独一无二,无法炮制的竞争力。
联合国宣布,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100多个大类,200多个中类,500多个小类,工业品全部门类齐全的国家,其中,有超过40%的门类属于世界规模最大的门类,这也是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的一大特点。
国内的市场这么大、这么好,这么独一无二,用好它之前,我们自己得清楚,中国的大市场有它内在的缺陷,这些缺陷是计划经济的余痕,这些堵点不消除会障碍市场的循环,减少市场的效益。
中国31个省,400多个地市州,每个地方政府都在抓经济,因此中国经济可以高速发展,这是好事,但是也有问题的一面,每个省都在想着加快速度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会重复建设。一个省在做某件事,别的省触类旁通也会去做,大家一哄而起就把产能搞得过剩,所以中国每十年就会有一次产能过剩的调整。
计划经济要求供求平衡,需要多少生产多少,不可能做到供求正好相等,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供不应求,所以计划经济最终的结果总是短缺经济。而市场经济天然地会要求企业在生产中去竞争,这就会供过于求。
如果过剩在10%-20%的范围内,有一个溢出效应,可以保持企业优胜劣汰竞争的良好状态,把质量差的、价格偏高的、成本偏高的、环境污染相对严重的企业淘汰掉了。然而一旦产能过剩超过20%,到了30%或者40%,会导致全行业亏损,进而伴随着经济萧条和经济震荡,这个时候不是一般的优胜劣汰,而是整体洗牌,把过剩的企业、过剩的产能统统去掉。
地方政府的互相竞争也是一样,哪怕已经到了东西卖不掉的地步,企业也好,地方政府也好,不大会主动关掉,它们都会希望隔壁的邻居关掉,而不是我关掉,这样当地的就业、税收、GDP都可以免受影响。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往往使得产能过剩数量放大j9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信号被掩盖,这个时候就需要国家采取自上而下行政性的管制措施来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招商引资也会面临这一问题,好的项目会被多个省看中,以至于有的民营老板在最顺利、最成功、最高光时刻,有五六个省抛出招商的橄榄枝,企业主这个时候如果把持不住,在每个省都铺了项目,投资过多,产能过剩,一哄而起最后倒霉的还是企业家自己,此类案例比比皆是j9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
改革开放前,中国城乡是完全两种体制,城市和农村的资金放款方式,管理方式完全不同。城市居民的融资比农村居民融资至少多了10倍。
中国14亿人,有7亿左右是城市居民,总共50万亿,其中40多万亿是买房子的贷。农村人口也是7亿多一点,却只贷了5万亿。
这就导致,城市居民至少有60%以上属于财产性收入,也就是利用各种股权和银行形成的资产升值。而农民几乎没有财产性收入,他们收入里97%是劳动收入、打工收入、务农收入,只有3%不到的财产性收入。这里面就是一种不平衡分割状态。
城乡构架这件事,一直未能解决,今后大市场建设中很重要的一块叫城乡统筹一体化,就在努力解决这个不畅通的堵塞。
横向比较会发现,欧美等最发达的二十几个国家,物流成本占GDP 的6%-7%,如果再加上中等发达的80多个国家一起统计,此项数据是10%。也就是说世界有100多个国家的物流成本占GDP的10%以内,这100多个国家里有20多个国家是6%-7%。如果中国的物流占比能降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值10%,就可以减少5万亿的费用,这5万亿对于企业来说就是直接的利润了。
5万亿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前年,全国工业企业有6万亿的利润,贸易流通服务企业差不多6、7万亿的利润,金融企业也有7、8万亿,加在一起才20万亿多一点。如果物流上可以节约5万亿过来,工商企业的利润可以大幅的增长,效益才能体现出来。
物流系统的堵点由多方面原因造成,首先是制度性障碍,比如,公路收费高、收费量大。另外,公路和铁路运输分工不确切,铁路部门和公路部门不衔接,所有的铁路都没有进开发区,使得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不愿意通过铁路运送物流。能够汽车点对点运输的,哪怕3000公里都开出去。
地方政府着力为开发区搞“七通”,公路通、下水道、水路通、自来水、污水、电线、电缆、通信,唯独没有铁路通。我国修了铁路花费15万亿,运货量却只占中国全部货运的8%。美国150年前修的铁路,到现在,铁路货运量超过美国全部货运量的20%,铁路运输费用只有公路运输费的四分之一。因此,我国物流的堵点应该采取多类措施解决制度化问题。
中国这40年的发展中,进出口发展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中国在1980年时,进出口只占GDP的10%,到了2005年、2006年进出口占GDP的65%,进出口的迅猛增长带动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于是全国大力支持出口,鼓励进口,这个过程形成了强有力的出口和进口的管理体系。因此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比如某公司的产品如果出口后,国际市场反馈不好,没有相关部门的批准,是没法儿回国内销售的。再比如,国内老百姓每年出国旅游背一千亿、两千亿美元的货回中国,这些货三分之二以上都是中国出口的,然后在外国又循环回来了。
去哪里销售产品,应该由企业决定,如果在国内销得好就在国内销j9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有国际市场有意愿,就出口销,应该完全是企业和市场决定。
如今提倡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这时更应该让企业做主在哪里循环。企业受两个部门监管体系的管制,互相隔离不打通,这本身也是大市场的堵点。只有一体化,有企业做主,市场就运转得更畅快,效益和效率都会提高。
关于地方行政性管理的堵点,举个例子就明白了,很多城市会限制购买轿车,包括申请牌照,拍卖牌照等,这就导致一张牌照涨到了8、9万,这就遏制了消费。消费者哪怕愿意出8万买一个牌照,还要经历漫长的拍卖过程,甚至3年、5年都拿不到牌。
这一政策的目的无非是预防交通堵塞,认为少发一些牌照就可以避免交通压力和停车压力。但实际上,真正解决交通堵塞应该通过优化、智能化公共交通和地面交通的组织方式,修建更多立体交通等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而不是把汽车消费限制住。实际上,利用好汽车消费的需求,反而可以去刺激市场,形成循环,把基础设施越做越好。
我们国家现在每年生产2500万辆车,许多车卖不掉,市场就比较压抑,但这不是市场的不足,因为老百姓是有消费需求和意愿的。我们现在的汽车保有率是17%,也就是说1000个人里有170辆车,而美国1000人中有840辆车,欧洲的26个国家加上日本的平均数据是,每1000人拥有660辆车,甚至东南亚10个比我们穷得多,城市基础设施差得多的国家,汽车保有量也在44%,其他国家80%的保有量都没有翻车,60%也很正常,我们怕什么呢。
如果可以把中国现有的汽车保有量增加27%,那就是要增加3亿多辆车,接近4亿辆,我国每年生成2500万汽车,全部销掉,要10年才能达到2.5亿。所以明明是一个巨大的潜力市场,却被强行抑制住了。
如果从现有国有资本中划转10万亿元左右的股权资产来组建若干个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让这些运营公司像新加坡淡马锡或股权基金那样专注另类投资、股权投资,根据被投资企业的效益来决定进退,只做战略投资,不控股。10万亿每年能产生1万亿利润,只要把回来的利润上交给财政部,而国家资本预算永远就是10万亿。
这样既盘活了国有资本,又推动混合所有制,促进了国有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循环畅通,扩大了国有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带动力、控制力。
我主要围绕了这6大案例来说明中国大市场的6个方面堵点,但是并不是说大市场只有这6个方面堵点,我不逐一去讲,希望大家自己可以触类旁通。作为企业家,创业者,我希望你们可以了解这些堵点,思考怎么绕过这些堵点,最后更要去努力协调疏导这些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