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会·[j9]官方网站在当前资本市场环境下 上市公司如何有效地进行市值管理市值管理应坚守两个基本原则。首先是整体性,即市值管理必须致力于维护所有股东的共同利益,而非某一小团体的利益。这要求管理决策必须全面考虑所有股东的需求和期望,以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其次是长期性,市值管理应注重公司与资本市场的长期协同发展,为股东创造持续稳定的价值。这意味着要摒弃短期的概念炒作和投机行为,专注于构建稳定、可持续的企业发展道路。
近期,随着中国证监会发布加强上市公司监管意见、国务院国资委首次提出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关于市值管理的政策和讨论愈发频出。市值管理作为上市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核心组成部分,渗透至战略规划、治理架构及市场策略等多个维度,旨在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兼顾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市值管理是对企业市值进行战略管理的一种手段。企业的市值,即股票价格与发行总股数的乘积,是衡量企业整体价值的关键指标。构建市值管理体系,旨在形成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与价值传播三个环节的无缝闭环管理。在价值创造环节,聚焦核心业务与创新发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实现公司内在价值的持续增长;在价值实现环节,注重资本运作与市场运营的协同,通过合理融资、并购重组等战略手段,最大化公司的市场价值;在价值传播环节,通过投资者关系管理、公共关系维护和信息披露等方式,将公司的价值理念与业绩成果传递给市场,加深市场对公司的认知和信任。
需要注意的是,市值管理并不等同于股价管理,并不是通过在二级市场上进行投机性炒作来操控股价的涨跌,任何以市值管理为名对股价进行人为干预的行为,都是对市值管理的歪曲,同时也构成违法行为。
因此,市值管理应坚守两个基本原则。首先是整体性,即市值管理必须致力于维护所有股东的共同利益,而非某一小团体的利益。这要求管理决策必须全面考虑所有股东的需求和期望,以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其次是长期性,市值管理应注重公司与资本市场的长期协同发展,为股东创造持续稳定的价值。这意味着要摒弃短期的概念炒作和投机行为,专注于构建稳定、可持续的企业发展道路。
2020年10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国发〔2020〕14号),针对上市公司提质问题,明确提出了涵盖完善公司治理、推动企业优化与强化、建立健全的退出机制、解决突出问题、增加违法成本以及形成协同工作合力等六个方面的17项具体要求,强调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是新时代背景下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2023年7月,中央局会议中强调了活跃资本市场和提升投资者信心的重要性。2024年3月,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明确提出要加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并压实相关主体责任。同期,国务院国资委首次提出将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以激励央企将上市公司价值实现与绩效评价紧密结合,引导企业领导层更加重视并积极提升公司市场表现。2024年4月12日,新“国九条”正式发布,再次强调了对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减持规范、现金分红、提升公司投资价值等方面持续严格监管。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出要求,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应聚焦于全链条监管,证监会下一步工作将重点突出两个字,一个是强,另一个是严。强就是要强本强基,而投资者是市场之本,上市公司是市场之基。未来监管工作将围绕三个方面持续加强,一是严把企业上市关,确保优质企业进入市场;二是实施严格的持续监管,以保障市场的公平与透明;三是加大退市监管力度,以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
因此,这是一个从局部到整体,推动整个A股上市公司改革的过程。A场正在从过去的粗放式管理逐步向精细化管理过渡,这一转变体现在更加严格的退市制度上,倒逼上市公司不得不审视并改善自身的基本面,提升经营质量,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进行战略调整,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监管要求。
与此同时,市场近期震荡下行,主要指数跌至历史低位,市场估值处于洼地。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用低估值时机进行回购、股权激励等市值管理举措,无疑性价比最高。因此,上市公司高度重视市值管理既是顺应政策导向,更是源于市场现状的迫切需求。当前正是推进市值管理改革、完善相关机制的大好时机。
1.突出主业,提质增效,提高公司治理能力。为了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指导方针,深交所积极响应证监会2024年系统工作会议的要求,于2024年2月1日正式开启了名为“质量回报双提升”的特别行动。此行动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加强公司专注于主营业务的意识、提升创新及拓展能力、提高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加强公司运营的规范性四个方面来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3月,上交所也向科创板上市公司发出了“提质增效重回报”的行动倡议,这一倡议在上交所上市公司中激起了广泛的参与热情。自2024年初至今,已有逾500家上市公司公布了相关的“质量回报双提升”或“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计划。
市值管理的核心在于夯实企业价值创造之基,“修内功”无疑是市值管理的基石。业务层面,应该“聚焦主业做减法”,将不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及边缘业务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板块,通过资产出售、关停并转等方式予以剥离,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主业。在核心业务领域,要加大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力度,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实现降本增效。在成本管控方面,严格预算管理,加强成本核算。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公司治理是基本面改善的重要保障。上市公司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三会一层”运作机制,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各方权责,形成有效制衡。要提高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保障中小股东合法权益;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良好的公司治理是公司基业长青的根本,也是对上市公司的基本要求。
2.运用好“分红”“回购”“增持”三把市值管理利剑。目前,市场上通行的市值管理工具主要是分红、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分红是指上市公司将利润的一部分按股份数量派发给股东,作为对股东的投资回报,一般分为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现金股利是上市公司以货币形式支付给股东的股息红利,这是目前最常见的分红方式j9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上市公司回购是指上市公司利用现金等方式,从股票市场上购回本公司发行在外的一定数额的股票的行为j9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回购的股份一是可以转换为库存股,后续可转为可转债或用于员工持股计划,二是把回购股份注销以提高每股收益。增持一般是指上市公司大股东或者机构投资者增加持股数量的行为。
不同的市场环境催生了各异的市值管理工具选择。以美股为例,由于股东总回报已经成为衡量管理层业绩的关键指标,管理层为了实现自身激励的最大化,往往更倾向于通过回购股票来提高股东的回报率;而在日本j9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受到日本人口迅速老龄化的宏观背景影响,日本企业则更倾向于采用分红策略,以此来满足市场对于稳定现金流的需求。中国市场2023年A股共有3495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分红,分红总金额2.03万亿元,有1370家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累计回购金额达910.3亿元,国内市场目前以分红为主。
证监会发布的《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中明确指出,若上市公司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或者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的30%,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将受到减持限制。这项规定旨在鼓励上市公司积极通过分红与投资者分享公司的发展成果。同时,也限制了那些长期不分红或分红不达标公司的大股东通过减持股份来套现的行为,保护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新出台的“国九条”中更强化了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监管,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并实施风险警示。因此,上市公司要树立长期分红意识,在保证公司正常经营和长远发展的前提下,科学制定分红方案,增强分红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避免朝令夕改,以稳定投资者预期。
回购和增持方面,当市场低迷时,股价严重背离内在价值,通过集中回购和增持,能够有效提振市场信心,表达大股东对公司内在价值的认可,传递公司发展信号。自2020年以来,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股票回购活动呈现出加速的趋势,2023年达到了新的高点。这一趋势表明,随着市值管理被纳入考核体系,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回购潮。但需注意的是,回购和增持要与公司整体战略相匹配,回购资金来源要合规合法,增持行为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切忌盲目跟风、过度透支。
因此,上市公司应当积极利用“分红”“回购”“增持”这三大市值管理工具,打好短期组合拳,稳定投资者预期。
3.企业内部价值的有效对外传导。投资者关系管理要贯穿公司发展的全过程。一方面,致力于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构建与投资者间的良性互动。通过定期举办投资者见面会、路演等活动,积极向投资者展示公司的核心价值与发展蓝图,深化投资者对公司的认识与理解;对于重大事项,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更要做好投资者沟通和市场预期管理工作,让投资者全面了解情况,消除疑虑。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完善信息披露机制,确保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及时、充分地披露与投资者决策息息相关的信息,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舆情风险,进而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总之,短期内通过改善基本面、合理运用市值管理工具,同时注重价值传导,上市公司的市值有机会得到一定的提升,为中长期市值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证监会制定《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政策文件,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升投资价值,鼓励上市公司综合运用股份、现金、定向可转债等工具实施并购重组、注入优质资产,同时优化重组“小额快速”审核机制,研究对优质大市值公司重组快速审核。因此,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日趋升温。
上市公司首先需要明确自身的发展战略,聚焦主业,在此基础上审慎寻找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弥补自身短板的优质并购标的,可以通过横向并购同行业内成长性高的企业,可有效地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减轻同行业领域竞争激烈程度和加强主导地位;也可通过产业链纵向拓展,通过并购产业链上下游的成熟优质资产,加深上市公司在相关主营业务领域的“护城河”。
并购重组市场的活跃对产业链和公司本身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但具有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在制定并购重组方案时,上市公司要严格控制并购风险,充分考虑整合成本和整合效果,合理控制财务杠杆,防范流动性风险。同时,并购重组涉及投资者利益,需要高度重视相关信息披露和投资者沟通工作,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重组进展。只有在风险可控、符合公司战略、有利于提升公司价值的前提下,并购重组才能为上市公司实现“1+12”的价值创造。
国资委对国央企考核,从2019年的“两利一率”到2020年的“两利三率”,再到2021年的“两利四率”和2022年的“增一控三提高”,最后到2023年的“一增一稳四提升和一利五率”,在保留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四个指标的基础上,用净资产收益率(ROE)替换净利润指标、营业现金比率替换营业收入利润率。其中ROE是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效率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公司通过运营和管理所产生的收益对股东投资的回报能力。杜邦分析将ROE拆解为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资本结构三个维度,从经营、投资、筹资活动效率三方面去衡量经营业绩,当三方面的比率提升时,ROE相应提高,代表企业为股东创造更高价值。据统计,ROE指标和股票市盈率(PE)、股票市净率(PB)等估值指标呈现正向关系。此次改革标志着国企考核指标逐渐由“规模”向“投资者回报”转变,引导上市公司要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质量。从数据上看,2022年集体企业的平均ROE最高,超过11%;而中央国有企业平均ROE为9.3%、地方国有企业平均ROE为8.6%;民营企业的平均ROE最低为8.5%。
整体来说,政策层面对上市公司的一系列政策和要求,不仅提高了上市公司对自身市值管理的重视程度,也有效地提振了投资者的信心;同时,证监会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政策和审批流程上“明确章法,破除障碍”。展望未来,我们预计上市公司将采用更加多元化的市值管理路径。短期内,可以通过鼓励回购、提高现金分红比例、强化股权激励以及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交流等方式来加强市值管理;中期来看,公司应专注于主营业务,优化产业布局,并通过并购实现外延式增长;而从长远角度,企业需要聚焦于内在动力,通过提升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进而提高整体估值。这样的策略将为上市公司提供更加全面和长远的市值管理方案。
③王臣阳. A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策略研究[J]. 中国市场, 2019年第14期(总第1005期).
⑤王洪瑞.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J]. 山东冶金, 第43卷第1期, 2021年2月.
⑦石欣雨, 庞佩澜, 黄轲.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重点方向和政策建议——基于广西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情况的分析[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23年第1期.
⑨臧秀清,傅妍,邹玥. 高管激励能够提升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效果吗?——来自A股资本市场的证据[J].会计之友,2022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