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中国大陆)官方网站中国近代史的三重面向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在闭关自守了几百年后,西方先进文明的强势入侵,旧有体制和思想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经济基础的动摇必然导致上层建筑的崩塌,这一切都给这个古老的帝国带来了危机,同时也有机遇。如何认识和分析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一直都是学界关注的热点。历史是客观而严肃的,但观察历史的视角却可以丰富多彩,下面笔者试从不同历史观角度,谈谈对于中国近代史的认识与思考。
可以说中国近代史是以救国与为主要线索,“史观”是言之成理的学术观点,这也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最流行的观点。史观产生于年代,最先由提出,即从现实斗争的需要出发,从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史观的研究重点或视野大都是同现实中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国内统治阶级的斗争密切相关之近代人事,亦即近代历史中的史部分—旧主义史,而不是内容丰富的近代通史。史观认为人民群众为历史的主体,反帝反封建的暴力斗争为主要活动形式。著名清史学者萧一山就曾坦率地承认:“我是主张民族史观的,尤其讲中国近代史,必须以它为骨干,为史心。因为它 ——民族——整个支配了中国近代社会,一切都是依它为枢纽而变动的。我们为什么?因为帝国主义者压迫我们,不得自由,不得平等,无论是上、经济上或文化上。抵抗是人类的天性,我们能不努力自救么?”胡绳所著的《从鸦片中战争到五四运动》中也将近代中国的历史看作是一部的历史。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随着英帝国主义的入侵,列强打开我国国门,使旧中国从封闭独立到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的深渊,并送来各种不平等条约和耻辱。为了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实现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农民阶级先后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势力,其中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给外来侵略以沉重打击,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梦想,同时,伴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担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派掀起了辛亥运动,通过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从而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之后十月一声炮响,使马克思主义的学说进入我国,并得以传播,促进了中国党成立。党担负反帝反封建的使命民军阀、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败派最终取得新主义的伟大胜利,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近代以来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三座大山,使中国走上独立、、统一的道路。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近代的中国是需要的,试想当年,饿殍千里,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中,和平改良已经无力改变社会现状,历史的实践也向我们指出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只有的道路才会创建一个崭新的中国。 所以,只有!才能达到从实质上改变生产关系、推动当时的社会向前发展的目的。
近代中国110年的历史始终存在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民族不独立,要求在外国侵略压迫下解放;二是社会生产落后的情况下,如何使中国近代化。这两个问题贯穿在中国近代史发展的方方面面。民族独立从根本上说是要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近代化从根本上是要解决生产力问题。所谓近代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向近代工业生产方式变迁的历史进程。近代化是社会结构整体变迁,它以工业化为动力,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的化。具体内涵包括上的法制化、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从到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大众化进程;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即城市化。
中国近代史学科的拓荒者刘大年先生曾经说过,“近代世界的基本特点不是别的,就是工业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近代化。适应世界潮流,走向近代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核心,就是中国社会能否走向近代化。近代中国没有实现西方那样的近代化,但它凭自己的力量打开了走进近代化世界的大门。”蒋廷黻认为,近代中国的悲剧,肇因于嘉庆、道光年间的中国还处于中古世界:一是科学不如人,当时西方的科学基础已经打好,而我们的祖先还在那里作八股文,讲阴阳五行;二是西方已经开始使用机器,中国的工农业还维持着中古时期模样;三是西方民族观念已发达,中国仍死守着家族和家乡观念。所以近代中国的根本问题就是走出中古,走向近代化。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打开大门,在随后一次又一次的外国侵略、西方文化的冲击之下,近代中国以屈辱的姿态开始迈开学习西方的步伐。19世纪60~90年代以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首的洋务派开始寻求物质层次的变革,发动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中国近代化由此而开端;之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变法、以及以孙中山等人为首的资产阶级派发动的辛亥都是学习、引进资本主义制度,旨在中国进行制度层次的变革;其后新文化运动的爆发以与科学为号召,旨在中国进行思想层次上的变革,中国在学习西方的进程中逐层深入,不断发展。在上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近代中国在西方冲击之下由最初的顽固守旧的封建制度逐步转变包涵一定的因素,至辛亥后推翻封建帝制,共和深入人心,在促进中国化的道路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经济上,一方面近代以来小农经济受到冲击并逐渐解体;另一方面,洋务运动筹办第一批近代企业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以曲折发展。在思想文化上,从早期开眼开世界,西方新思想在社会上起了启蒙作用,新文化运动使得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促进了中国文化的近代化。
正如蒋廷黻所认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不是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的,而是从鸦片战争西方开始侵略中国之后就提出的问题,是由外侮所激发的救国之道。近代化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中国近代化就是在与外部世界交往中,学习西方,摆脱中国的落后状态,全面地走上、经济、文化、外交等变革之路,完成民族复兴的使命。我们认为从近代化的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有它独特的优势与合理的诉求。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从分散到整体发展的过程;把每个地区或民族的历史纳入到相互联系的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进程当中,强调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之间的密切联系;尊重各地区各民族文明,文明具有多样性。认为人类社会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历史。
中国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中国拥有广大的市场、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是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的近代史是指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一百多年的历史,而近代中国的百年历史,是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历史,是中国从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到向西方学习,主动融入世界、追赶世界潮流的曲折历程。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上采取闭关锁国政策,经济上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思想上尊崇儒家思想,采取愚民政策,总而言之,中国向世界关上了大门。英国通过鸦片战争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融入世界,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然,先进的中国人试图改变被侵略的现状,积极向西方学习,先有林则徐,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认识到要“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以此为主张开展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后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开展戊戌变法,孙中山等人发起辛亥,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创立,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后有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在这一百多年间,中国的民族工业不断发展,军事、教育等领域实现了近代化。总而言之,中国在努力地融入世界。
第一次工业后,较早进行工业的国家英、法、美等为了争夺更多的资本,先后发动了对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当然工业也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受西方资本主义的诱导,中国的近代化企业开始在沿海地区兴起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艰难起步。伴随着工业,西方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开始了,为了攫取更多的原料产地以及市场开始将目光放到亚非等地区。古老的大清帝国在资本主义的浪潮袭来时选择了闭关锁国、闭目塞听。满族统治者出于“天朝上国”的自尊心不思进取仍旧沉醉在美梦中,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打开了中国的国门。随着耶稣会的传教士来华,西方先进的文化思想、科学技术纷纷涌入,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古老的东方文明。
古老的中国经历了“洪荒之天下,一变为文明之天下”,再由“封建之天下,一变为郡县之天下”,现在则正在经历“华夷隔绝之天下一变为中外联属之天下” 。鸦片战争唤醒了仍沉浸在天朝幻梦中的士大夫,打破了统治阶层四方唯我独尊的自尊心,他们看到了来自于西方“炮舰”的威力。先进的西方最先对古老中国的冲击就体现在文化上,中国这样一个传统儒学占主导地位,文化传统中惰性与封闭因素浓厚的社会结构中,观念意识的开放与现代化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有很深的“夷夏之防”,认为夷夏种族不同,先天就有优劣之分。除了“华夏”之外其他的部族和国家都是“夷狄”。这体现了一种封闭的观念,这种心态下的中国是不利于接受西学的。鸦片战争的爆发打破了中国一直自居“天朝上国”的优越感,而“中体西用”论打破了传统“华夷之辨”的世界观,并不得不承认这些“蛮夷”有比自己先进的地方。开始认识到了“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论主要用意是强调“西用”即借鉴西方的科学技术,目的是为传播西艺来维护摇摇欲坠的清王朝统治。虽说其主要目的在“西用”,但是根本上来说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制洋器”都是服务于“中体”这一根基的。有益于维护“中体”的则大加推广,反之不然。
鸦片战争的失败,部分士大夫们认为英国之所以胜于中国,一在其船只坚固二是因其火器精巧,因此中国的首要任务在于学习西方的器物。“中体西用”的发轫者冯桂芬也认为要对西方事物呈重视态度:“今国家以夷务为第一要政,而剿贼次之。何也?贼可灭,夷不可灭也。一夷灭,百夷不俱灭也……此夷衰,彼夷胜,夷务仍自若。然则驭夷之道,可不讲呼?” 鸦片战争后出现了第一批看世界的中国人,他们看是意识到西方的“坚船利炮”的作用,不得不正视中西在器物方面的差异,并希望向其学习。第二次工业后,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1900年列强为实现瓜分中国的计划,联合发动了侵略战争,致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产阶级展开救亡图存的系列斗争,维新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也由此产生,中国的近代化更加艰难地向前发展。
中国近代被侵略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只有自身强大,才能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迎接面临的挑战。所以,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努力向西方学习,壮大自身,进而争取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独立、富强。
总而言之,中国近代不仅仅是一部史,布满了侵略与反侵略的血和泪;它也是一部近代史,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程;它还是一部全球史,迈出了禁锢的圈子,不断地融入世界。更重要的是,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给我国带来挑战,更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在这个转折的关口,中华民族不同的阶级、阶层、党派,从个体到群体,都在寻求机会,不断地向前迈进;都在把握机遇,不断推动中国朝着世界化、现代化、全球化迈进。
南京师范大学2016级学科历史研究生:姚雪霏、陈思嘉、高清钰、糜静雯、孙佳、孙倩、张文洁、周彩峰、周维婷